商务中心
贸易知识
最新贸易信息
题目 中企从“走出去”到“走得更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隆国强8月17日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注意风险防范,如商业风险、国企准入风险、资源民族主义与政策风险、战争与动乱、工会与劳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等,这都要求国企需要建立成熟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同日,专家还称,如何实现走出去之后的协同效应已经越来越成为海外拓展的中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亟需建立应对机制

隆国强在《环球时报》举办的2012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峰会上表示,随着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大,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着各种风险,如商业风险中的市场、汇率、融资和整合风险,准入风险当中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例,资源民族主义与政策风险中的资源税率的提高和暴利税的征收等。

隆国强认为,如何做好风险防范成为走出去能否持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应对机制,这包括: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前期工作,尽职调查;树立合作意识,实现与东道国共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软实力;管理本地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企要坚持商业导向的对外投资等。

据普华永道本月14日发布的报告,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为94宗,交易金额则同比增加约200%至239亿美元;但相较去年下半年的106宗和335亿美元,有明显下滑。而按收购行业类型划分,在上半年的交易数量中,资源和能源领域的交易居于首要位置,占总数量的44%,高于去年同期的36%。

对此,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周文重在会上表示,我国在海外投资的存量和流量都迅速增加,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外投资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大,这体现在2009年和2010年对外投资流出量增速明显下滑。

并购在营企业是系统工程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孝如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企特别是国企海外能源和资源项目的并购符合国家战略,也符合出售方市场利益,中企在这领域走出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成熟的管理团队,因此能源和资源项目能够成为中企海外并购交易的主要标的,在这一领域的并购上成功率也较高。

该律师所另一合伙人徐萍则补充称,需区别中企的海外资产并购和海外在经营企业并购,前者交易的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后者的成功率则相对低很多,因后者涉及到交易标的所在国法律、会计、税务合规、人力资源、管理层和文化整合等方方面面事项,其系统难度要大得多。

李孝如和徐萍还认为,吉利收购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潍柴集团收购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等成功案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逐渐成为中企走出去的主力之一,这和国内产业升级、市场与渠道的国际化开拓步伐是一致的。而两家公司都选择保留收购企业所在地生产线,以维护原品牌价值的方式来实现成功并购,这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一个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有效模式。

今年7月3日,金杜律师事务所代表的潍柴控股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法拉帝75%股权的收购,而其牵头律师正是徐萍。

作为致力于为中企走出去搭建交流平台的中企海外拓展峰会,其已成功举办四届,从首届的会议主题“金融危机后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到而今第四届的“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与软实力提升”,主题的变化反映中企从走出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到走出去后该如何做好国际化经营的认知演变,即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走出去并非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目的,如何实现资产或企业收购后的协同效应才是目的所在。

                                                                                               
[来源:网易财经]
 撰写人 : EC21  日期 : 2012-08-22
目录